拉丁名: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(Fabricius)
分布与危害: 茄二十八星瓢虫(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(Fabricius))属瓢虫科(Coccinellidae),别名酸浆瓢虫。此为广布种,危害植物种类也较多,主要危害叶片。 主要以成虫和幼虫食叶肉,残留上表皮呈网状,严重时全叶食尽,影响枸杞的正常生长。
成虫:体长5.2-7.4 mm,宽5-5.6 mm,体背面黄褐或红褐色,被有金黄色细密短毛,黑斑上的毛为黑色;头部无斑,复眼黑色;前胸背板上有7个黑色斑点,在浅色个体中,后缘中央最小的黑色斑点可消失或全部消失;在深色个体中,各斑点扩大并连合以至前胸背板呈黑色,仅留前缘及外缘为浅色;各鞘翅具14个黑色圆形斑点。 卵:长约1.2 mm,弹头形,淡黄至褐色,卵粒排列较紧密。幼虫共4龄,末龄幼虫体长约7 mm,初龄淡黄色,后变白色,体表多枝刺,其基部有黑褐色环纹。 蛹:长5.5 mm,椭圆形,背面有黑色斑纹,尾端包着末龄幼虫的蜕皮。 一年发生4~5代,冬季以成虫在杂草丛,老树皮、壁缝,松土等向阳处裂隙内越冬。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,天气还暖后成虫开始活动,先迁至龙葵,白英、酸浆上取食野生茄科杂草,在其上发生一代,除部分依旧留原寄主上繁殖或迁至其他杂草外,在5月中下旬至6月间大多迁至马铃薯,茄子等茄科蔬菜上为害,7月夏季天气炎热时,又迁至荫凉处生长的曼陀萝,龙葵、枸杞、酸浆等野生杂草上。以后又在秋马铃薯上为害及至秋马铃薯收获,至12月田问已绝迹进入越冬。 (1)及时清扫田园处理残株,降低越冬虫源基数。
(2)产卵盛期摘除叶背卵块;拍打植株,用盆承接坠落虫体集中加以杀灭。
(3)药剂防治:50%辛硫磷乳油,1500―2000倍液;2.5%溴氰菊酯乳油。
|